孤帆远影碧空尽的下一句

小编:bj03

孤帆远影碧空尽的下一句

孤帆远影碧空尽的下一句是唯见长江天际流。

出自唐代李白的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》:故人西辞黄鹤楼,烟花三月下扬州。孤帆远影碧空尽,唯见长江天际流。

孤帆远影碧空尽什么意思


“孤帆远影碧空尽,唯见长江天际流。”


出处源自唐代诗人李白的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》


全文内容如下


故人西辞黄鹤去,烟花三月下扬州。


孤帆远影碧空尽,唯见长江天际流。



简述该诗的创作背景:


开元十五年(公元727年)。


李白年值二十七岁,在外游历,以诗会友。因缘巧合结识了年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。二人彼此心心相惜,恰有知音流水之意,遂把酒言欢,难舍难分。


开元十八年(公元730年)。


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,也就是今天所说的江苏扬州一带。边托人捎信,约孟浩然临行前再一次相聚。几天后,李白与孟浩然在江边相见,寒暄几度,孟浩然便乘船离开。


送别之时,李白洋洋洒洒写下来这首《送孟浩然之广陵》。



这首诗的整体通俗易懂,描述刻画也简而不俗。


故人代指的是孟浩然,孟浩然告别了这里,告别了黄鹤楼,奔去远方。烟花指的是春天里的美景,形容柳絮如烟像是烟花绽放一样绚烂。孟浩然趁着阳春三月的好时节坐船一路去往扬州。形单影只的小船渐渐只能看见单薄的小帆,最终还是要消失在碧蓝天空的尽头。等故人渐行渐远,直到连船帆都看不见了,也就是只能看见天际边上和长江无边的宽阔罢了。



这是首作为李白笔锋鲜明的送别诗,有一番独特的韵味。不同于大家更为熟悉的诗词,被尊称为“初唐四杰”之一的王勃所写的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》。也不同于更为凄凉、难舍难分风格王维的送别诗。


李白个人的豁达,和朋友、对生活、甚至是对于告别的潇洒,在字里行间被轻描淡写的文字表现出来。


分别在任何一个年代来说都是痛苦的、难以割舍的,但李白对于孟浩然的离去却表现出了愉悦、快意和祝福,一首诗,寥寥几字,承载着心思缜密且厚重的诗人对于朋友的情寄,随着一江水,永远追随


孤帆远影碧空尽的下一句是什么?


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

【作者】李白 【朝代】唐

故人西辞黄鹤楼, 烟花三月下扬州。

孤帆远影碧空尽, 唯见长江天际流。

译文

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,告别了黄鹤楼,在这柳絮如烟、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。

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,消失在碧空的尽头,只看见一线长江,向邈远的天际奔流。

注释

1.黄鹤楼: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,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,属于长江下游地带,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,故称黄鹤楼。原楼已毁,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。

2.孟浩然:李白的朋友。

3.之:往、到达。

4.广陵:即扬州。

5.故人:老朋友,这里指孟浩然。其年龄比李白大,在坛上享有盛名。李白对他很敬佩,彼此感情深厚,因此称之为“故人”。

6.辞:辞别。

7.烟花:形容柳絮如烟、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,指艳丽的春景。

8.下:顺流向下而行。

9.碧空尽:消失在碧蓝的天际。尽:尽头,消失了。碧空:一作“碧山”。

10.唯见:只看见。

11.天际流:流向天边 天际:天边,天边的尽头。
[简析]

这是一首送别诗。孟浩然从湖北到广陵去,李白在黄鹤楼给他送行,作了这首诗时间应当在李白出蜀漫游以后。李白从27岁到35岁的将近十年之间,虽然也到处漫游,但却比较固定的居住在今湖北安陆境外,这时,他认识了当时著名的.诗人孟浩然,孟浩然比他大11岁,本是襄阳(今属湖北省)人,隐居鹿山门,常在吴、越、湘、闽等地漫游。这时他正想出游吴、越一带,两位大诗人在黄鹤楼分别,留下著名诗篇。诗题中“之广陵”的“之”就是至的意思。

诗中的第一句“故人西辞黄鹤楼”意思是老朋友要告别黄鹤楼向东远行了。因为黄鹤楼在广陵之西,所以说西辞那么去的地方也就必然是在东面了,接着第二句“烟花三月下扬州”扬州既广陵,由武汉乘船到扬州是由长江下行所以说“下扬州”。这句说孟浩然在阳春三月的时节去,那景如烟花的扬州。扬州本来就以风景美丽而著称,特别是春天花木繁盛,景色艳丽,所以李白用烟花来形容孟浩然即将去到的地方,也多少透露了孟浩然对此行的羡慕之意。以上两句写送别情况,还没有写离别之情。

第三四句孤帆远影碧空尽,惟见长江天际留。“,写作者送走了好友,独自在黄鹤楼遥望风帆远去的情景,江面上一只载着过人东去的船,渐行渐远,终于在水天相接的碧空中消失,能够看到的只剩下滔滔不绝的长江流水作者的感情随着视线远去,直望到船儿都已经在碧空中消失。他还伫立着凝望天边的长江流水,可见他对好友的惜别之情了。这种离别之情,倘不是在文字知音之间,是不会如此深刻的。而写离别之情的手法,也只取离别之地的眼前的景物。把感情藏在景物之中;并不直接抒写感情,却越发使人体会到真味情切。

着首诗中的第三句,在宋朝人编的《万首唐人绝句》中写成“孤帆远影碧山尽”,在陆游的《入蜀记》中,则写成“孤帆远映碧山尽”,并且竭力称赞他描写入微。此后不同的版本往往就出现不同的写法,不过无论是何者,都不失为绝佳诗句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孟浩然是李白非常称赏的诗界名士,曾有“吾爱孟夫子,风流天下闻”的赠诗称誉之。漫游天下名山名城,本是性格开放的盛唐文人的风尚,寓居湖北安陆的青年李白,早就有一番“仗剑去国,辞亲远游,南穷苍梧,东涉溟海”的旅游经历。因此他在武昌名楼——黄鹤楼,送别诗界名士——孟浩然,去游历江左名城——扬州(古时称为广陵),面对着把名楼、名士、名城联系在一起的“三名兼备”的旅游盛事,他诗情勃发,对世界的感觉是色彩明丽的,浑无丝毫感伤。

开头两句本是交待送别的时间、地点、目的地,但这种交待被“烟花三月”这个鲜丽的意象感觉化了。李白不是有过一个“梦笔生花”的故事吗?想不到作为他的天才之象征的做梦中笔头生花,竟生成了送别时的三月烟花,赢得前人称此句为“千古丽句”。天空也被明丽的

世界感觉所感动了,它变得一碧如洗的空明,在它底下顺流行进的“孤帆远影”,何尝有一丝孤独感和苍凉?它牵引着的是海阔天空的生命向往。生命如流水,别情如流水,无限关注依恋的眼光追随着消失在视野之外的孤帆远影,也就化作水天与共,千古长存的长江巨流了。名楼送名士赴名城的一瞬而永恒的情景,便成了盛唐诗人的旅游豪兴的诗化象征。

以上就是关于孤帆远影碧空尽的下一句的全部内容,以及孤帆远影碧空尽的下一句的相关内容,希望能够帮到您。

相关文章

查看更多知识学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