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通春节习俗,江苏南通过年的风俗有哪些

小编:bj03

南通春节习俗

蒸馒头、蒸年糕、制腊肉、祭祖。

1、蒸馒头:每年除夕的前几天,便开始蒸馒头。蒸馒头时,在前一晚把面揉好,闷在缸里发酵一夜,第二天天没亮便要起床,再包馅料,上笼屉蒸熟。等金鸡报晓、晨光满地,一笼笼的馒头就新鲜出笼。

2、蒸年糕:蒸馒头的同时,也会顺便蒸个年糕。这种年糕和那种小椭圆形的年糕不同,它通常体积比较大,用糯米制成。在准备下锅蒸熟吃之前,需将其切开。

3、制腊肉:每到年关,南通家家户户的阳台上,挂满了各种自制的腊肉和香肠。

4、祭祖:民间的说法叫“烧经”,南通人除了“三大鬼节”要祭祖外,冬至、小年、新年也要烧经祭祖。小编家每年除夕中午,桌上都要先摆上饭菜、蜡烛,磕头拜祖先,然后再烧冥纸,请各位祖宗回家吃团圆饭。一系列程序完成后,才能正式开始吃午饭。也有一些讲究的人家,会亲自去扫墓。

江苏南通过年的风俗有哪些

在南通,有一些过年习俗是特有的。

“掸尘”: 即大扫除,一般在腊月二十四,全家出动,擦玻璃、洗窗帘,把家里的地板、天花板全擦一遍,把角角落落的灰尘都掸一掸。

蒸糕做馒头:在南通,过年的第一个高潮是蒸馒头蒸糕三,年节期间,糕、馒是家庭和待客的主食之一。如今城乡经济均已好转,但南通农村仍然保留着过年蒸馒头蒸糕的习俗。即便是城市居民也总是在年前购买糕馒存放家中。因为糕谐音“高”,馒头象征“发”。高升发财,寓意吉祥,此乃人心所向。

祭祖:除夕的上午还要先烧经祭祖,鱼肉豆腐蛋供起来,求祖先保佑。

正月初五:庙里烧头香,求财神。

南通春节的特色风俗是什么

南通春节的特色风俗是:

1、放鞭炮

在南通,有一个过年必须放鞭炮的原因,因为在过去的传说中,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。年一来。树木凋蔽,百草不生;年一过,万物生长,鲜花遍地。只能用鞭炮轰走年。

2、插枝干

南通人过年有在家门口或堂前插芝麻秆、冬青、柏枝的习俗,取意生活开花节节高,长年青翠。

3、蒸馒头

一般每年除夕的前几天,就要开始蒸馒头了。其实与其说是馒头,不如说是包子,因为馒头里一般都是有馅的。小编记得往年蒸馒头的时候,都要在前一晚把面揉好,闷在缸里发酵一夜,第二天天没亮就要起床,再包馅料,上笼屉蒸熟。等金鸡报晓、晨光满地,一笼笼的馒头就新鲜出笼啦。

4、蒸年糕

蒸馒头的同时,也会顺便蒸个年糕。这种年糕和那种小椭圆形的年糕不同,它通常体积比较大,用糯米制成。在准备下锅蒸熟吃之前,要把它们先切开。

5、跑龙灯

每乡每镇都有跑龙灯(过年时,每乡每镇都有跑龙灯的习俗。溧水是南京的龙灯之乡按照习俗,初七不出(龙)灯,初八才上灯,十八下灯。)

江苏南通人过年吃什么

中国人最会吃,什么事都喜欢在饭桌上谈,在全年最盛大的节日—— 春节 期间,当然也少不了吃。在南通,过年前,家家户户就都开始张罗着准备春节要吃的食物,以便能开开心心过个好年。那么,南通人在春节究竟要吃什么呢?

蒸糕做馒头

农历十二月,俗称“腊月”。这是因为该月在古代是打腊祭祀的月份,又是新旧交接的月份。《风俗通》载:“腊者猎也,言猎取禽兽,以祭祀其先祖也。或曰,腊者,接也。新故交接,故大祭以报功也。”腊月初八,人称“腊八节”。相传为佛祖释迦牟尼生日,寺院有供腊八粥之俗,后传至民问,沿袭至今。北方民谚“过了腊八就是年”,故民间又有“送信的腊八粥”之说。人们吃了腊八粥,过年的气氛就渐趋热烈了。

在南通,过年的第一个高潮是蒸馒头蒸糕。每当腊月,四乡八镇的农家,纷纷忙于晒糯稻,扬小麦,磨屑,换面粉,准备开“蒸”(读去声)。磨坊里,擂捶声声,整夜不息。“村村都向磨坊跑,米麦车推或肩挑。磨屑归来忙整夜,麦蒸馒首米黄糕”(刘瑞庭:《听读山房诗钞》)。诗句生动地描述了当年南通人年前忙碌、兴奋的情景。乡间一般几家或十几家相约聚于某户,各自携带柴草,轮流作业,以充分利用热灶热笼,节省燃料。城镇居民原科自备,加工大多委托点心店代办。这种家家户户、兴师动众、半夜三更蒸制糕馒的风习在南通极盛。

南通人蒸的年糕俗称大糕,每“蒸”四十市斤糯米粉,适当拌水,一层一层撒进方形蒸笼,让水蒸汽穿透蒸熟。上下各有两薄层染以红色,落笼时,糕色雪白,两头各有两道鲜红纹路,红白鲜明。按开切大小,又分“方糕”、“水巾糕”两种。待糕面吹干硬结,人们将其浸入矾水,可防开裂生霉,也有人切片晒干,谓之“糕干”,能长期保存,供日后蒸、煮、炒、炸食用。

南通人蒸馒头,除有馅的“堆心馒头”外,还有无馅的“实心馒头”以及又长又大的“笼糕”(俗称“黄猫儿”)。堆心馒头一般以咸菜肉丁、萝卜丝肉丁虾米、豆沙脂油白糖为馅。外面点上不同数字或不同形状的红点,以示区分。“黄猫儿”落笼冷透,切片晒干收藏,即所谓“馒头干儿”。还有人家将馒头装进酒坛,以布扎口,涂泥密封,亦可保持相当时日不开裂、霉变。

年节期间,糕、馒是家庭和待客的主食之一。在农村,过去春节过后便是青黄不接的春荒,“糕干”、“馒头干”可补粮食之不足,作度荒之急需。到收麦莳秧时节,取来稍加蒸煮,即可随时食用,方便耐饥,节约时间,有利生产。从前农民上城办事,舍不得花饯住店买吃,往往是带上一包馒头干儿,饥饿时就近讨点开水冲抱,填饱肚子了事。笔者儿时去狼山“远足”(春游),常见郊县农家子弟以此物作为餐点。事过数十年,现在的城市孩子吃惯面包、蛋糕,恐怕已很少有人知其为何物了。

如今城乡经济均已好转,但南通农村仍然保留着过年蒸馒头蒸糕的习俗。即便是城市居民也总是在年前购买糕馒存放家中。因为糕谐音“高”,馒头象征“发”。高升发财,寓意吉祥,此乃人心所向。南通有首旧民歌唱到:“没有蒲包卖的什么盐,没有馒头过的什么年?”可见,在南通人的心理上,馒头、糕同“过年”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。

腌鱼肉风鸡

从前,不少人家在年前要腌制咸鱼咸肉,风干鸡鱼,原因是腊月里天气干燥寒冷。腌腊食品可以保存,经久不坏。

腌鱼肉。方法是挑选瘦多肥少的猪腿板,坐墩,或肉质较厚的花鱼(鲤鱼)、青鱼,先剖肚,取出内脏,不刮鳞,不洗。用炒黄的花椒盐里外反复擦抹,然后盛入缸盆,压以重物,使水份外渗,咸味内透。出卤后捞出,悬于通风处晾干,再重新投入卤内,如此三数次,腌制即成。取出悬于屋沿下,避免日晒雨淋。腌制的咸鱼肉,或用于春节家常佐餐,或应付突然来客,或留着春日蒸煮,或作为端午囊咸肉棕子。富家大户多者一次腌上几缸,挂满檐前。贫苦农家买不起大鱼大肉,便腌一两只猪头,人们美其名曰“元宝”。除夕之夜全家吃元宝肉,或红烧粉丝,或配煮笋干。粉丝根恨长,竹笋节节高,在难得开荤之时不忘讨个吉庆。腌龟多取花鱼,青鱼为次,同样是取“吉庆有馀(鱼)”、“鲤鱼跳龙门”之意。

除盐腌鱼肉,南通人还爱风鸡,风鱼。风者,封制风干也。将大雄鸡,大花鱼剖肚取脏,鸡不拔毛,鱼不刮鳞,更忌水洗,然后擦透花椒盐,再以稻草绳密匝捆扎,挂于檐下风干。这种制法的食品,盐味轻于咸鱼肉,且有一种特殊的干腊浓香,是佐餐下酒的乡土佳肴。

旧时,农村为封闭式的、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。乡人平时省吃俭用,每逢过年杀上一只猪,又舍不得一下子吃掉,便以盐渍法加以保存。农家多鱼塘,冬后“起塘”,除出售外,自留一点,为“细水长流”,也腌成咸鱼存放。南通近海,自古为著名盐场,腌制食品,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。至于风鸡、风鱼,似为古代腌腊通风,历史更为古远。

以上就是关于南通春节习俗,江苏南通过年的风俗有哪些的全部内容,以及南通春节习俗的相关内容,希望能够帮到您。

相关文章

查看更多综合百科